丁洪向記者介紹實驗設備。本報記者 王昊魁攝
“回國就是想為祖國做點事情,改變祖國的科技狀況。”這是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tài)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人才”專家丁洪的肺腑之言。在美國18年,他一直惦念著祖國的科技發(fā)展。
做科研有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和韌勁兒
丁洪回國那會兒,正值一種新型高溫超導體——鐵基高溫超導體被發(fā)現。
高溫超導體,簡單說,就是在臨界溫度提高的情況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此研究在科技、工業(yè)、國防等領域作用很大?瓢喑錾、目光敏銳的丁洪,將目標鎖定在此項研究上。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他便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令國際同行矚目的成就:率領團隊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發(fā)現了鐵基超導體中依賴費米面的無節(jié)點的超導能隙,被國際同行認為是對鐵基超導體的s-波對稱性的建立具有奠基性意義的工作。
短時間內一炮打響,低調的丁洪,將成功歸因于中科院物理所“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尊重學術的濃厚氛圍”,甚至認為是自己“運氣好”。
但在同事眼里,丁洪的成功并非偶然。丁洪的搭檔吳奇說:“他有創(chuàng)新意識,始終瞄準國際前沿;有著一股韌勁兒,認準了目標,腳踏實地、心無旁騖;有一種拼勁兒,有時在實驗室一干就是幾天,沒喊過苦和累。”
“就是要做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正是憑著這樣的信念,丁洪的第一個夢想——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上建設一條性能指標世界最先進的光束線站,已于2013年12月建成。“它的設計指標是世界水平的5倍,驗收指標將是世界水平的兩倍。”
著眼國家規(guī)?萍冀ㄔO
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光束線站,丁洪的夢想已經邁出了堅實一步。他的第二個夢想——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同步輻射光源,預研項目已上報國家發(fā)改委;第三個夢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將迎來實質性進展。
“夢想主要著眼于中國的規(guī)?萍及l(fā)展。”丁洪坦言,現在許多企業(yè)、高校、科研單位“各自為戰(zhàn)”,同質化競爭嚴重。“三者都應有所不同、有所不為、有所協(xié)同,一起構建起中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
丁洪說,不可否認,中國有一些領先世界的科研成果,但在規(guī)?萍、大科學裝置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很多科技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如治理霧霾,需要大氣、物理、化學、材料、能源等學科進行交叉研究。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就是要解決像這樣的關系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問題。”
“以大裝置為依托,不僅能支撐物理、生物、能源、醫(yī)藥等很多學科發(fā)展,對相關產業(yè)產生輻射作用,而且還能打造先進科學儀器的研發(fā)制造隊伍,體現中國的規(guī)?萍肌f(xié)同創(chuàng)新的綜合實力。”丁洪說。
談及夢想,丁洪充滿希望:現在黨中央越來越重視科技對于經濟的貢獻和影響,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是中國科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是一個好機會,我們要做一些有用的科研,促進中國經濟發(fā)展”。
千方百計為學生成才創(chuàng)造機會
“我當初選擇丁老師,就是沖著他的科研水平。”即將畢業(yè)的博士生苗虎,2008年本打算出國深造,但聽說丁洪已經回國,就放棄了這一打算,慕名來到丁洪門下,“跟著他一干就是5年多”。
科研和育人,是丁洪回國后的兩大“主業(yè)”。但在育人上,丁洪認為自己虧欠學生太多,“沒有太多時間培養(yǎng)他們,基本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
但丁洪的學生張鵬卻不這樣認為,“丁老師在學生培養(yǎng)方面很有一套,他一心為學生著想,為我們提供科研平臺,創(chuàng)造交流機會”。
回憶起5年多的點點滴滴,在苗虎眼中,丁洪治學嚴謹、認真細致。“時常夜里十一二點,丁老師還在跟我們討論問題;給他發(fā)電子郵件,對于重要的實驗結果,他總是說要重復、重復、再重復,力求精確……”
“我們?yōu)閷W生提供充分的機會,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動力、興趣做科研。做科研不是準時上下班,而是為了自己和國家的今后發(fā)展。”丁洪說,回國6年,他共培養(yǎng)了近20名博士生,目前已有4位畢業(yè),“我希望他們將來成為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本報記者 王昊魁 羅 旭)
(今年46歲的丁洪,出生于湖南長沙,1990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后赴美求學。2008年6月,丁洪毅然辭去美國的終身教授職位,受聘于中科院物理所。)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