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與南開大學合辦的故宮學與明清宮廷研究中心日前在南開大學招收首屆兩名故宮學博士。從2003年“故宮學”這一概念被提出,到首屆博士生招選,“故宮學”終于從紙上走到了地面。
此次“首吃螃蟹”的兩名博士生,一位來自黑龍江大學古代史專業(yè),一位來自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史專業(yè)。黑龍江大學的劉玉告訴早報記者,她原本就對明清史和宮廷史感興趣?荚嚂r有一道題讓劉玉印象非常深刻,是論述“西方傳教士在宮廷中的作用和影響”,“這既要求你熟悉宮廷史、古代史,又要對故宮館藏有所了解,考察得很全面。”
另一位入選博士生鮑麗達的專業(yè)是民族史,在面試時,她被問到故宮有哪些方面可以為明清邊疆政策提供支撐,于是她回答,清代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與蒙藏等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交流,在故宮專門建立了雨花閣以體現(xiàn)對藏傳佛教的重視,而且眾多歷代邊疆民族敬獻的貢品也很有研究價值。這個回答讓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領銜的面試官小組基本滿意。
過了兩堂會審,終于“登堂入室”,兩名博士生將接受怎樣的訓練呢?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何孝榮告訴早報記者,她們將在南開大學接受明清宮廷史的專業(yè)訓練,同時還要拓展博物館學、文物學、建筑史等相關學科的訓練。另外,類似于實習,她們還將到故宮博物院接觸館藏實物,故宮方面也會延請相關專家講解示范。“故宮學”博士采用的是雙導師制度,由故宮博物院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學習。
專門研究故宮,學成是否就能留在故宮呢?何孝榮笑說那可不一定,“只能說在專業(yè)上更有優(yōu)勢。實際上,故宮學博士研究的方面包括古代史、博物館學,還有文物學、建筑史等,應該說是非常廣的,在就業(yè)方面并不是只有故宮一條路可走。”
“故宮學”是2003年鄭欣淼提出來的學科概念。他認為,傳統(tǒng)人們對故宮的了解基本來自孤立地看某一建筑、文物,故宮學強調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希望把歷史人物、事件、文物、宮殿結合起來研究。2009年,他出版了《故宮與故宮學》。何孝榮讀為此寫了一篇書評,并開始接洽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辦學事宜,并于2012年底成立故宮學與明清宮廷研究中心。
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高校與故宮開展合作辦學,例如浙江大學2011年成立的故宮學研究中心。“浙大的故宮學研究中心主要偏重藝術門類,例如古代書畫等等,南開主要偏重歷史研究。”何孝榮介紹。
此前其他高校與故宮合作辦學,均只招碩士,此次南開首招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炳文說,招收故宮學博士,把之前對故宮“零打碎敲”式的研究集中起來,將有利于挖掘故宮深刻內涵,構建科學體系。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