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宣布一項重要成果。該所科研人員歷經近30年努力,在國際上首次從大豆中克隆出抗大豆銹病基因,破解了抗大豆銹病基因匱乏的世界性難題。
目前,該基因的相關知識產權已申請多國發(fā)明專利,相關成果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fā)表。
作為大豆最主要病害的大豆銹病,其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克隆抗大豆銹病基因是解決大豆銹病的有效途徑。
該所科研人員持續(xù)多年開展攻關,從13000多份大豆資源材料中篩選到對銹菌免疫的種質。通過制定最嚴格的抗銹鑒定分級方法、構建超大規(guī)模F2群體精細定位、改良大豆遺傳轉化過程,科研人員實現(xiàn)了“從0到1”突破,從大豆中克隆出廣譜持久抗大豆銹病基因Rpp6907,為大豆抗銹病育種提供寶貴基因資源。
南美洲是世界主要的大豆銹病發(fā)病區(qū)域之一,大豆種植面積超過10億畝,每年銹病防治費用超20億美元。挖掘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大豆銹病基因,牢牢把握知識產權主動權,既可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能通過減少農藥使用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