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是復旦大學在十三▪五期間提出的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方針。2015年3月,為更好踐行這一使命,切實推動"智能科學與技術"新興學科發(fā)展和前沿技術培育,服務國家智能產業(yè)發(fā)展需求和上海建設全球科創(chuàng)中心的戰(zhàn)略目標,復旦大學成立了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作為復旦大學跨學科國際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試驗田,研究院以復旦大學雄厚的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信息學、臨床醫(yī)學等多學科綜合優(yōu)勢為基礎,以計算神經科學為橋梁,交叉融合、聚力創(chuàng)新,開展大腦機制解析、類腦智能算法、新藥智能研發(fā)、腦疾病智能診療、通用智能等原創(chuàng)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A. 導師:馮建峰&Edmund Rolls
馮建峰,上海數學中心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長期致力于發(fā)展數學、統(tǒng)計與計算機的理論和方法,并原創(chuàng)性地將它們應用于解決神經科學和各類腦疾病中的具體問題,相關重要成果發(fā)表在JAMA Psychiatry, Molecular Psychiatry, Brain, PNAS, PRL, J Neuroscience等雜志上。目前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對來自神經科學和腦疾病的不同尺度海量數據的分析、挖掘和理論研究上。提出和發(fā)展了全腦關聯分析(BWAS)的方法和理論,并成功應用于發(fā)現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和自閉癥病灶;發(fā)展了定量化大腦的泛函熵方法,應用于老齡化、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中。
Edmund Rolls,現任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英國牛津計算神經科學中心和英國華威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曾任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心理學教授和導師。研究興趣為計算神經科學,包括腦中真實的神經元網絡的運作,涉及視覺、記憶、注意力和決策;視覺、味覺、嗅覺、攝食、食欲控制、記憶力和情緒的功能性神經成像;神經性情緒障礙;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癥;大腦過程的潛在意識。這些研究包括對患者進行的調查,目的在于幫助人們了解人類大腦在健康和疾病中的狀態(tài),并對其疾病進行治療。出版了13本關于神經科學的書籍以及超過590篇研究論文,Google學術引用超8萬。
研究方向包括:腦影像數據分析,生物信息,認知神經科學,精神疾病以及人工智能等。
詳見個人主頁:馮建峰主頁:https://www.dcs.warwick.ac.uk/~feng/
Edmund Rolls主頁:http://www.oxcns.org/
1. 要求:
1)生物信息、數學、計算機或物理背景,熟練掌握Matlab,R等編程語言,具備基因或腦影像數據分析相關工作經驗者優(yōu)先;
2)在國內外研究機構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以及獲得博士學位3年內的研究人員;
3)至少在相關領域國際期刊發(fā)表2篇第一作者論文,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與交流的能力;
4)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5)年齡一般為35歲以下。
2. 待遇:
1)參照復旦大學有關博士后的規(guī)定提供優(yōu)厚待遇、崗位津貼和績效,年薪20+萬元,優(yōu)秀者待遇可再議;
2)學校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補貼;
3)提供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條件,支持申報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支持申報博士后國外交流項目。
3. 應聘材料及聯系方式:
請申請者將個人簡歷、代表性論文全文、研究工作經歷和至少兩位推薦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發(fā)至:wcheng.fdu@gmail.com,郵件主題欄內請注明"應聘博士后"。
B. animal models-Post-doctoral Fellow Recruitment-Trevor
Post-doctoral Fellow Recruitment
From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Fudan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leadi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ISTBI),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stitution at Fudan University. We are recruiting Postdocs with background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omputational Psychiatry, or Imaging Genetics.
Job vacancy: 1-2
Full time, 2-3 years
Starting salary: More than ¥150,000(RMB) per annum
Location: Shanghai, China
Research Team:
Professor Trevor Robbins, CBE FRS FMedSci FBPsS PhD
(https://www.bcni.psychol.cam.ac.uk/directory/robbins)
Professor Boxun Lu, PhD
(http://www.escience.cn/people/BoxunLu/index.html)
Associat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Qiang Luo PhD
(https://sites.google.com/site/qluochina/)
Associate Professor Xiao Xiao, PhD
(https://www.linkedin.com/in/xiaoxiaofudan/)
Job responsibilities
1.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tudies, including making animal models, running behavioral tests and neurobiology analysis, etc.
Requirements
1. Received a Ph.D degree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neurobiology,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neuroimaging, or relevant areas.
2. Age under 35 years, in good health, fluent in English with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3. Published 1 paper in SCI JCR-Q1 area as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Or published 2 papers in SCI JCR-Q2 area as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Or published 3 papers in SCI as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yiling_ni@fudan.edu.cn and attach your CV, published papers.
C. human neuroimaging Post-doctoral Fellow Recruitment-Trevor
Post-doctoral Fellow Recruitment
From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Fudan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leadi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ISTBI),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stitution at Fudan University. We are recruiting Postdocs with background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omputational Psychiatry, or Imaging Genetics.
Job vacancy: 1-2
Full time, 2-3 years
Starting salary: More than ¥150,000(RMB) per annum
Location: Shanghai, China
Research Team:
Professor Barbara J Sahakian DSc FBA FMedSci
(https://www.bcni.psychol.cam.ac.uk/directory/barbara-sahakian)
Young Principal Investigator, Dr Deniz Vatansever, PhD
(https://scholar.google.co.uk/citations?user=Drh1ZoAAAAAJ&hl=en)
Associat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Qiang Luo PhD
(https://sites.google.com/site/qluochina/)
Job responsibilities
1. Imaging cognitive studies of brain disorders, including running cognitive tests in a population cohort,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neuroimaging data and genetic data, etc.
Requirements
1. Received a Ph.D degree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neurobiology,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neuroimaging, or relevant areas.
2. Age under 35 years, in good health, fluent in English with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3. Published 1 paper in SCI JCR-Q1 area as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Or published 2 papers in SCI JCR-Q2 area as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Or published 3 papers in SCI as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yiling_ni@fudan.edu.cn and attach your CV, published papers.
D. 導師:王守巖
王守巖,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神經與智能工程中心主任,中國神經調控創(chuàng)新聯盟副理事長,中國中醫(yī)針灸腦科學產學研創(chuàng)新聯盟副理事長,天壇醫(yī)院"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運動障礙性疾病臨床診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學科國際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執(zhí)行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江蘇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王守巖教授長期從事深部腦刺激神經調控、神經信息處理與建模研究,以神經工程技術研究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牽引開展交叉學科合作,將科學探索、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品研發(fā)相融合,在Brain、J Neural Engineering等國際期刊發(fā)表論文60余篇,申請專利20余項,研發(fā)科研設備、醫(yī)療設備八項,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重點研發(fā)項目等課題二十余項,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重大科技專項核心骨干。在人腦深部神經活動編碼、多感知智能神經調控技術方面的研究推動了精準智能神經調控理論與技術發(fā)展,為提升深部腦刺激神經調控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了創(chuàng)新方法與技術。
中心現針對以下方向招聘博士后數名。
1.1 方向一:神經信號處理、神經電刺激器、可穿戴智能醫(yī)療設備、智能醫(yī)療大數據分析等方向招聘電子、信息等領域博士后3~5名。
要求:
1)在國內外研究機構獲得或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從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獲得博士學位5年以內;
2)電子、信息、計算、自動控制、生物醫(yī)學工程等相關領域;具有信號處理、人工智能計算、電子電路設計、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或者自動控制相關研究經驗;
3)近年至少在相關專業(yè)國際期刊發(fā)表1-2篇第一作者論文,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與交流的能力;4)年齡一般為35歲以下。
1.2 方向二:疼痛、抑郁、肌張力障礙等腦疾病機制博士后2-3名
要求:
1)在國內外研究機構獲得或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從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獲得博士學位5年以內;
2)生物醫(yī)學工程、神經科學等相關領域;
3)近年至少在相關專業(yè)國際期刊發(fā)表1-2篇第一作者論文,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與交流的能力;
4)年齡一般為35歲以下。
2. 待遇:
1)參照復旦大學有關博士后的規(guī)定提供優(yōu)厚待遇、崗位津貼和績效,年薪18+萬元;
2)學校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補貼;
3)提供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條件,支持申報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支持申報博士后國外交流項目。
3. 應聘材料及聯系方式:
請申請者將個人簡歷、代表性論文全文、研究工作經歷和至少兩位推薦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發(fā)至:BrainStim@outlook.com,郵件主題欄內請注明"應聘博士后"。
E. 導師:李春賀
李春賀,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中組部第十三批"青年國家高級人才計劃"入選者。自2008年起開始從事計算生物物理、計算系統(tǒng)生物學、基因調控網絡、數據挖掘等方面的研究。發(fā)展了研究基因調控網絡隨機動力學的理論方法,并應用于干細胞網絡、癌癥網絡、細胞周期網絡等生物系統(tǒng)。在上述領域已發(fā)表論文19篇,其中16篇為第一或通訊作者,3篇發(fā)表在PNAS上,1篇發(fā)表在Cancer Research上。
研究方向包括:計算生物物理,系統(tǒng)生物學,基因調控網絡,數據挖掘等。
詳見主頁:http://homepage.fudan.edu.cn/chunheli/
1. 要求:
1)物理、數學、或計算背景,熟練掌握C++、Matlab等編程語言,具備計算生物學相關工作經驗;
2)在國內外研究機構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以及獲得博士學位3年內的研究人員;
3)至少在相關領域國際期刊發(fā)表2篇第一作者論文,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與交流的能力;
4)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5)年齡一般為35歲以下。
2. 待遇:
1)參照復旦大學有關博士后的規(guī)定提供優(yōu)厚待遇、崗位津貼和績效,年薪15+萬元;
2)學校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補貼;
3)提供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條件,支持申報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
3. 應聘材料及聯系方式:
請申請者將個人簡歷、代表性論文全文、研究工作經歷和至少兩位推薦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發(fā)至:chunheli@fudan.edu.cn,郵件主題欄內請注明"應聘博士后"。
F. 導師:肖曉
導師基本介紹:
肖曉,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自2007年起開始從事情緒和學習記憶相關疾病的神經環(huán)路機制研究,綜合使用認知心理和行為檢測、離體和在體神經電生理記錄、分子基因工程改造、雙光子成像和機器學習等多學科研究手段,針對疼痛相關負面情緒和記憶的分子細胞機制、以及情感障礙和認知缺陷行為模式下神經環(huán)路結構穩(wěn)定性和突觸可塑性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以第一作者在神經生物學權威期刊: Cell Reports,Cerebral Cortex,Pain,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science Biobehavoral Reviews等多次發(fā)表研究論文。自2016年起任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和 CPQ Medicine編委,并擔任Scientific Reports,Neurobiology of Aging,Hippocampus,Journal of Pain等SCI期刊審稿人,并于2017年作為會議秘書共同組織美國Keystone Symposia: Synapse and Circuits會議。
詳見主頁:http://homepage.fudan.edu.cn/xxiao/
1、崗位要求:
在國內外研究機構獲得或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從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獲得博士學位5年以內;
神經生物學、醫(yī)學和認知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熟練掌握模式動物研究方法,有電生理技術者優(yōu)先考慮;
近年至少在相關專業(yè)國際期刊發(fā)表1-2篇第一作者論文,具有較強英文讀寫與交流能力;
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年齡一般為35歲以下。
2、薪資待遇:
參照復旦大學有關博士后的規(guī)定提供優(yōu)厚待遇、崗位津貼和績效,年薪在15-20萬元;
學校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補貼;
提供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條件,支持申報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
3、應聘材料及聯系方式:
請申請者將個人簡歷、代表性論文全文、研究工作經歷和至少兩位推薦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發(fā)至:xiaoxiao@fudan.edu.cn,郵件主題欄內請注明"應聘博士后"
G. 復旦大學趙興明教授團隊
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與生物醫(yī)學交叉領域的研究,集中在微生物組學、疾病智能診斷和風險預測、新藥智能研發(fā)和影像遺傳學等。
導師1:趙興明
趙興明,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選者。他是IEEE Senior Member、IEEE SM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Systems Biology共同主席、ACM SIGBIO China副主席、IAPR TC20委員、中國運籌學會計算系統(tǒng)生物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細胞學會功能基因組信息學與系統(tǒng)生物學分會理事、上海市生物信息學學會理事等。承擔了863、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在內的多項科研課題。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和Neural Networks等國際著名期刊發(fā)表SCI論文80余篇,2017年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導師2:Peer Bork
Peer Bork,復旦大學榮譽教授,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 Senior Scientist,德國科學院院士。參與并主持了多項國際知名的基因組和宏基因組重大項目,包括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老鼠基因組計劃(Mouse Genome Project)、酵母蛋白組計劃(Yeast Proteome Project)、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uman Microbe Project)和Tara海洋微生物計劃(Tara Ocean)等。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了近600篇研究論文,其中超過70篇發(fā)表在Cell、Nature和Science等頂級期刊。
導師3:Luis Pedro Coelho
Luis Pedro Coelho,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青年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宏基因組學和生物圖像處理。博士畢業(yè)于卡內基美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在Nature、Science和eLife等國際著名期刊發(fā)表SCI論文30余篇,開發(fā)多個生物圖像處理和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軟件包。
Luis Pedro Coelho is a Young 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 working on biological problems that can be approached with Big Data methodologies
In particular, he focuse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using metagenomics and the analysis of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mages. Previously, he worked 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n Peer Bork's group at 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EMBL). He has a PhD fro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where he worked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Bob Murphy and a MSc from Instituto Superior Técnico in Lisbon, where he worked with Prof Arlindo Oliveira.
Luis is a Fulbright Scholar, a Siebel Scholar, and has won multiple awards for academic and research excellence.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Luis' work can be found at http://big-data-biology.org
本團隊現向外公開招聘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生物信息學和系統(tǒng)生物學等方向博士后5-6名。
1. 要求:
1)計算機、自動化、數學、生物信息學或生物醫(yī)學工程等相關專業(yè),要求熟練掌握Python、R和Matlab等編程語言,具備圖像處理、深度學習或生物信息學等工作經驗;
2)在國內外研究機構近期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以及獲得博士學位2年內的研究人員;
3)至少在相關專業(yè)國際期刊發(fā)表2篇第一作者論文,具有較強的英文寫作與交流的能力;
4)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5)年齡一般為35歲以下。
2. 待遇:
1)參照復旦大學有關博士后的規(guī)定提供優(yōu)厚待遇、崗位津貼和績效;
2)學校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補貼;
3)提供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條件,以及國外培訓與學術訪問的機會;
4)支持申報上海市博士后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
3. 應聘材料及聯系方式:
請申請者將個人簡歷、代表性論文全文、研究工作經歷和至少兩位推薦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發(fā)至:xmzhao@fudan.edu.cn、luispedro@big-data-biology.org,郵件主題欄內請注明"應聘博士后"。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