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證制度
簽證是一個國家給予外國人入境的許可,不同種類的簽證給出了各種規(guī)定。美國有一種J簽證是專門發(fā)給外國到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gòu)做研究的交流訪問學者的,政府項目的交換留學生也發(fā)J簽證。這種簽證可以長達幾年,只要身份符合都可以長期有效。比如公派留學生,只要在讀,五年八年的都有效。而一旦學習結(jié)束,則最多允許18個月的實習期(practice training),之后必須回到派出國,進行至少為期兩年的國內(nèi)服務(two year home country service),才得再次尋求美國的工作或移民。
那是一個非常講究法律的國家,拿J簽證的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必須遵守回國兩年后才能到美國工作或移民,學者要持J簽證以外的身份到美國留學也要過兩年后才行。這是法律,不講人情和后門。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J簽證的規(guī)定里有一條叫做“部長特許(minister permit)”。說白了就是一旦美國人發(fā)現(xiàn)在外國赴美的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中有他們急需的頂尖人才,不必走任何“回國服務”的形式,任何一位部長簽個字就可以將J簽證改變成任何一種移民或非移民簽證。這種不露聲色地留下外國的有用人才,誰能說不是美國人的狡黠和實用主義,毫不留情的“掐尖兒”戰(zhàn)略,這時候美國人就不再講為別國培養(yǎng)人才了。
配額制度
不論怎么說,這世界上的確有很多人想到美國求學工作或者干脆移民。美國以此為榮也為此設置了很高的進入美國的門檻,配額制度就是既標榜美國的價值觀又保護美國利益的做法。
美國發(fā)放給外國人的綠卡(永久居留)是有配額的,目前每年14萬例,以前規(guī)定單一國家獲得綠卡的比例不得超過7%的配額,近年來由于印度和中國的高科技人才遠多于其他國家,有些人因排不起隊、辦綠卡太困難而離開了美國。美國人看明白了,國會干脆取消了7%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印度、中國高科技人才順利移民。
在911襲擊之前的幾年里,美國的高科技人才需求隨著IT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急速增加。2000年前三個月,當年6.5萬個H-1簽證(外國人在美國公司的工作簽證)配額就全部用光了,美國企業(yè)面臨著嚴重的高科技人才短缺問題。為增加H-1簽證的配額,肯尼迪參議員邀請蓋茨在國會展開游說:“我們只有一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向那些聰明的、想在美國生活、工作和交稅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敞開我們的大門。”呼吁政府改革移民制度來保持美國在全球科技和經(jīng)濟的領先地位,其中重要一條便是增加H-1簽證的配額?夏岬虾望溈捕鲀晌粎⒆h員一起研究制訂一套移民改革法案,其中一條就是將當年的H-1簽證配額從6.5萬增加到19.5萬,用以保證美國通過吸引外來人才,獲得寶貴的高素質(zhì)人力資源。可見,法律是人定的,法律更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完全沒有滯后和僵化可言。
尋訪頂級科學家
2006年前后我在中關(guān)村管委會負責外事工作,外交部曾通知我接待一個美國參議員代表團。外交部沒有更多的要求與授意,我也就按照常規(guī)向他們介紹中關(guān)村。剛說了幾句他們就直率地打斷我的話,溫文爾雅地說對中關(guān)村的軟件芯片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興趣,只想問問納米研究的情況。臨行前客氣地留給我一份請柬,是當晚美國使館為這個代表團舉行的酒會。
使館為一個代表團舉行酒會足見重要,值得去看看。當晚出席的有一百多人,西裝革履,禮儀彬彬。入場后看見上午我接待的一位代表團成員,就過去聊了起來。這一聊才搞清了參議員干嘛來了。這位長者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這一行六人有三四個是物理學材料學的專家,由參議員帶隊出訪十幾個國家,主要是為了尋訪世界頂級納米科學家。
“諾獎”告訴我,這是當時小布什總統(tǒng)任命的一個特別委員會,要求他們在全世界尋訪二三個頂尖的納米科學家。只要找到了,不惜一切成本和代價把他們弄到美國去,為他們成立一個納米研究所,讓他們主持納米技術(shù)的研究和開發(fā)。
我急不可待地詢問:“什么任務?怎么管理?多少經(jīng)費?”
“諾獎”說:“沒有任務,沒有人能對世界頂級科學家下達科研任務。不要管理,他們隨便研究隨便上班隨便休假,科學家是不會浪費時間的,試圖對科學家進行管理是愚蠢的。至于經(jīng)費,要多少給多少,不封頂,直接由總統(tǒng)下令撥付,我們不知道在納米這個戰(zhàn)略領域該花多少錢。”
“諾獎”還特別強調(diào)地對我說,這是戰(zhàn)略性的考慮,這是為了占領未來科技的制高點。又說已經(jīng)走訪了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幾個國家,下一站還要去哪哪。
這一番話讓我好像見到了古代伯樂求千里馬和劉皇叔請諸葛亮的心態(tài)。誰說美國人只懂得財大氣粗和傲慢無禮?為求高人國會的老爺不也是謙卑地屈尊低眉到處打聽嗎?他們對任務、管理和經(jīng)費的幾句話,表現(xiàn)出的是多么的用人不疑、堅定不移、自信不疑,用這樣虔誠的態(tài)度去滿世界地尋訪,哪個科學家能不愿意去加盟那個納米研究所?
我無從知道他們后來是否找到了他們需要的納米高人,只是想到我們在對付美國的時候,也要認真地觀察美國,研究美國,學習美國。美國人不傻,當年從納粹德國撿走了大批火箭專家,現(xiàn)在又在全世界網(wǎng)羅有用的科技人才。他們的簽證政策、配額政策、科學家政策等等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和借鑒。伯樂也好,劉備也好,參議員也好,他們不辭辛苦地屈尊尋訪得到的回報一定遠遠超過我們對一個人才認定的十五分鐘評審,不是嗎?
原標題 【 看美國怎樣網(wǎng)羅人才 】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